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管理培訓在中國獲得了越來越多企業及管理者的重視,出現了飛速發展的勢頭,年産值已達幾百億元。在2007年及随後幾年,中國管理培訓的發展趨勢是什麽呢?
1、中小培訓中介機構逐漸退出市場,行業霸主漸行漸現。
管理培訓發展初期,培訓師是最稀缺的資源之一,企業對管理培訓的認識不深,需求不明,許多人掌握了幾名培訓師的聯系方式就開起了培訓公司,依靠信息的極度不對稱掘得了第一桶金。培訓機構爲了阻止培訓師和企業直接聯系,爲培訓師規定了許多限制,爲培訓師印制自己機構的名片,全部是自己的聯系方式,不留一點培訓師的聯系方式。這種賺錢的方式很輕松,使他們喪失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但現在,互聯網的發展使這種信息不對稱大大縮小。許多網站彙集了上千名的培訓師資料,有的網站如博銳管理在線公開了培訓師的聯系方式。不少培訓師自己也建立了個人網站或在知名網站開辦專欄,公開自己的聯系方式。隻要企業培訓管理者知道了培訓師的姓名,就能夠比較容易地取得聯系方式。一位全國知名的培訓師在培訓機構舉辦的公開課上公開說:“我不能留自己的聯系方式,但大家隻要到百度輸入我的名字,就可以獲得我的聯系方式,郵箱、電話、MSN什麽的都有了!”互聯網大大縮小了培訓機構與企業培訓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另一方面,企業培訓管理者成長迅速,積累了許多培訓師的資源,甚至超過了一些培訓機構。隻要培訓師到企業講了一次課,下次企業就會繞過培訓機構直接和培訓師聯系。雖然這樣做有違商業道德,但可以爲企業節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費用,而培訓師并不損失什麽,甚至可以增加課酬,所以,培訓師和企業都喜歡這樣做,培訓機構對此也無可奈何。這種情況的泛濫直接導緻了培訓機構收入的下降。雖然一天的内訓可以有幾千甚至上萬的毛利,但支付房租、工資、提成、營運等等費用,已讓培訓機構不堪重負。公開課更是艱難。十幾個業務員有時還招不到十幾個人,有時收入連課酬和場地費都不夠。曾在中國培訓市場上紅火的培訓中介機構越來越衰弱,大批中小培訓中介機構将逐漸退出管理培訓市場。
十幾年的發展曆史,管理培訓市場并沒有象其他行業一樣出現強大的知名企業。目前,偌大的中國管理培訓業還沒有出現營業額過億的機構。大多數培訓機構年營業額還不到一百萬,過千萬已算比較大的了!但是,近幾年一些培訓機構積累了較豐富的培訓師資、課程資源及客戶資源,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通道。廣州衆行2005年的營業額已達到數千萬,它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迅速發展自己的範圍。時代光華也在力争成爲國内第一個營業額過億的管理培訓機構。不出幾年,國内也會出現強大的知名管理培訓機構,行業霸主漸行漸現。
2、小而精、小而專的培訓機構越來越多,并受到歡迎。
發展初期,培訓機構無所不能,從戰略決策到五S,從金融業到制造業。隻要企業有需求,培訓機構一定會滿足。但是,這種小而全、完全依靠中介、沒有自己核心資源的服務模式越來越不被企業所認可。一些新出現的培訓機構,開始面向某個行業、某個課題或某些群體,集中精力,積累資源,獲得客戶越來越多的認可。如深圳的依賽倫思面向IT業,成立不到兩年,在2005年就已達到1000天培訓業務量。深圳的漢捷專注于研發領域,也獲得了客戶較高的認可。作爲知識密集型的行業,管理培訓業不同于制造業,最終不會出現壟斷的行業巨頭。隻要有自己核心的優勢資源,再小的培訓機構也能生存并發展。
在北京,出現了專門爲培訓機構研發課程的公司。上海的秦業專門面向培訓機構、培訓師和企業,出售管理培訓錄像,雖然目前的影響不是很大,但客戶都很認可他們的産品。深圳也出現了專門爲各大企業、各培訓機構和培訓師提供培訓器材、教學設備、遊戲道具和音像資料等輔助産品的公司-希斯摩爾。這種專門爲培訓機構和企業培訓管理者提供産品或服務的機構在歐美是一個行業。在國内,還隻是嶄露頭角,但會越來越多。
3、國外培訓機構更大規模、更深入地開拓中國市場。
中國管理培訓市場的飛速擴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外培訓機構。歐美頂尖的培訓機構智越、企顧司、AMA等早已進入中國市場,并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國外的一些中小培訓機構也認識到了中國市場的價值,會逐漸将進入國内市場。目前,國外培訓機構的客戶主要是外資企業和大型國有企業,随着他們對中國企業了解的深入,國内企業實力的壯大,國外培訓機構将深入中國市場,攫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對尚處于起步階段的國内培訓機構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更爲可怕的是,國外培訓機構不但要争市場,還要争奪極爲稀缺的培訓師資源。對市場和人才的争奪在以後的幾年會越來越激烈。
4、自主研發将成爲國内培訓業的主流途徑之一。
培訓中介是一條不歸路,越來越多地的培訓機構會選擇自主研發自有版權課程。競越靠引進國外版權課程起家,目前也推出了多門自主研發的培訓課程。衆行計劃在課程研發方面下大力氣。北京的人衆人也研發了不少課程,并進行了版權注冊。了解本土企業的實際需求并根據需求進行完善,是本土培訓機構具有的先天優勢,這不是國外培訓機構實現人才本土化就能夠做的。而根據中國企業的需要自主研發自有版權課程并進行版權注冊是避免同質競争的好方式。
5、認證市場将趨于平淡,假認證逐漸退出江湖。
在培訓機構和某些國家部委的炒作下,許多人認爲國外盛行職業資格認證,取得資格證書是與國際接軌的表現,把考證作爲提升自己身價、進入某一行業領域的敲門磚。培訓認證火爆的後面,是某些培訓機構和國家部委數炒票的笑臉。實際上,這完全是謊言。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企業管理崗位需要持證上崗。歐美的資格認證完全是自願的,而不是市場準入資格。問一問傑克•韋爾奇拿過什麽上崗證,史蒂芬•柯維取得過什麽培訓師資格證書就明白了。某些國家部委爲了搶奪利潤豐厚的資格認證市場,紛紛推出類似的資格認證,讓考證者無所适從。更甚的是某些培訓機構到香港或美國等地注冊一個所謂的協會,然後宣布自己的資格認證國際通用,世界500強認可。本來一個平常的課程,加上這個所謂的國際資格證書,一天的培訓費卻達2000元甚至更多。随着中國和國外培訓同行交流越來越多,這種利用信息不對稱弄虛作假的做法會越來不被培訓學員認可,将和當年盛極一時WBSA商務策劃師認證一樣逐漸退出培訓市場,企業及學員對認證的認識會越來越趨于平淡,參加培訓更重要的是學習知識與技能,而不是獲得所謂的資格證書,無論這個證書是國内的,還是國際的。
6、培訓外包開始出現并成爲大型企業的新方式,綜合系統的服務
企業對培訓越來越重視,有些企業年培訓經費達幾千萬元,培訓外包将成爲這些企業的普遍選擇。被選定的培訓機構不但爲企業提供培訓課程,還提供包括培訓體系建設、年度培訓計劃制定與實施等服務。這樣,企業節約了人力,而培訓機構節約了推廣的費用。更重要的是培訓外包有利于外部培訓課程“内化”,也有利于解決“企業個性化需求與标準化課程矛盾”的問題。如果實現了以上兩點,對企業來說是最大的收獲。
有能力取得大企業培訓外包資格的都是一些有實力的培訓機構,這也加速了中小培訓中介機構退出市場的步伐。
7、教練式培訓開始真正登上舞台。
企業對培訓越來越重視,但也是越來越困惑,因爲無法确認培訓的效果。培訓需要高投入,産出卻看不到。許多民營企業老闆不切實際地希望培訓就象生産一樣投入多少就能獲得多少,而培訓機構在簽單前的種種承諾更加重了這種期望。結果期望沒能成爲現實,企業對管理培訓卻越來越不信任。實際上,培訓效果不理想,有許多原因,有的是因爲培訓師的
授課技巧不到位、内容沒有針對性,有的是因爲學員的态度不端正,有的是因爲企業沒有給學員一種應用所學知識技能的環境。作爲企業的培訓管理者,最重要的是關注自己所能改變的因素。教練技術作爲一種培訓輔助形式開始和企業管理培訓相結合。這種一對一的輔導,不但幫助學員端正态度,認清問題的本質,還引導學員發現基于自己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法,使培訓所傳授的技能方法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極大地提高了管理培訓效果,有效地解決了培訓效果無法體現的問題。中人網在2005年推出的EMC就是基于這種思路設計的一種“培訓+教練”的新形式。初試牛刀,就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深圳的“培訓者俱樂部”也将推出培訓師和教練集于一身的培訓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培訓機構爲每位學員建立一個檔案,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每一個課程的輔導周期長達4-8周。将學習從課堂延伸到實際工作中去,将短時間的學習變成了較長時間的實踐。這種教練式培訓極有可能成爲管理培訓和其他通用技能培訓的一種标準模式。
8、E-learning獲得飛速發展。
作爲一種新技術,E-learning一出現就獲得了企業的關注,并被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它極大地降低了培訓費用,并使培訓做到随時進行,沒有了延遲(比如,入職兩個月之後進行入職培訓已失去了大部分意義)。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E-learning在中國并沒有獲得較快的發展。随着企業對E-learning認識的深入及IT硬件、軟件的進步,E-learning将步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通道。E-learning将在兩個領域獲得發展,一是面向所有企業的公共平台,如中華培訓網目前推廣的E-learning平台,主要是解決職業素質、通用管理能力等知識性、通用性的需求,一是企業自己搭建的E-learning平台,主要是滿足企業的個性化(對于員工則是通用性)的需求。
9、培訓師的名氣不再重要,踏實的無名培訓師開始受歡迎!
過去幾年的管理培訓市場,是餘世維爲代表的培訓名師的天下。培訓名師如娛樂明星般層出不窮,你方唱罷我登場。他們也象十幾年前的明星,在全國各地到處走穴,在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課堂登台授道,企業管理者趨之若骛,聽後熱血沸騰,走出課堂卻什麽也沒有留下。目前在全國各地盛行的各種“培訓卡”爲這種“明星培訓師+大講堂”演講式的培訓推波助瀾。從專業的角度講,這些培訓名師不是培訓師,而是演講者,他們傳授的更多是理念、知識,而不是方法、技能。管理者處在初級階段的時候确實也需要理念和知識,但聽得多了,這種演講也失去了意義。在解決了“你要下棋”、“你能下好棋”之後,下一步就是“如何下好棋”。因此,技能方法的培訓是企業管理者将來更需要的。企業對培訓會越來越理性,那些把飛機當的士、不認真研究客戶需求、一年講課兩三百場的培訓名師将逐漸失去市場,而名氣不大,願意爲企業提供切實的訓前調研及訓後輔導、踏踏實實做培訓的無名培訓師會越來越受到企業的歡迎。
10、高端小班制開始登場唱主角。
小班制是目前外資培訓機構常常采用的一種高端培訓課程組織形式。這種培訓班,隻有十幾名學員,培訓師可以和每一位學員充分溝通,關注于每位學員的收獲,從而使學員獲得長足的進步。随着教練式培訓的推行,小班制将成爲管理技能培訓的主流模式,因爲教練式培訓必須采用小班制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而那種大講堂式的培訓形式會越來越少。
管理培訓在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培訓課程的研發還是培訓機構的組織,培訓人才的成長還是培訓機構的發展,都有許多的路仍然需要探索。但是,培訓人才更專業、行業規則更規範、培訓機構進一步發展是整個管理培訓業的發展趨勢,并将爲中國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充足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