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首頁收藏本站
行業動態
· 首頁 > 行業動態 > 詳細信息
沒有黑白分明的企業文化,就沒有真正的持續
日期:2010-12-11   瀏覽次數:3938

沒有黑白分明的企業文化,就沒有真正的持續
——中國企業突破必行之路

 

什麽是我們提倡的,什麽是我們反對的
    企業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在企業層面建立一個對與錯、是與非、黑與白之間的明确界線,也就是說要旗幟鮮明地提出什麽是我們提倡的,什麽是我們反對的。
    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原則和标準來裁決一些重大的争論或者讨論,那麽,這家企業就不是黑白分明的公司。一家企業如果黑白不分,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事。因爲它會讓企業員工去觀摩猜測上司的意圖,或者同事之間相互揣摩,花時間去做人際關系來保護自己,這樣,就會造成不良的風氣,危害企業的發展。
    世界上所有優秀的公司,對于什麽是提倡的,什麽是反對的,一定是黑白分明,一定是清清楚楚。黑白一旦分明,能夠讓我們清楚地知道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清楚之後,才有我們就去團結那些跟我們團結一緻的朋友,打擊那些與我們作對的敵人。這樣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強大團隊就能真正建立起來,這時企業要實現一個目标就僅僅是時間問題。

 

利益沖突時才有原則,才有真正的黑白分明
    在中國公司中,黑白分明講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事實上在很多地方經常黑白不分明,主要是因爲黑與白之間存在着利益沖突。
    現實中我們發現,有的企業家,或者員工在面對沒有利益的時候,他們會信誓旦旦,要共同努力共建一家偉大的公司,但這有意義嗎?沒有,因爲當利益在自己頭上的時候,這些人馬上就會換一個面孔:我從來不相信什麽價值觀,我僅僅相信我可以得到什麽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這個利益受損了,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真的。
    事實上不僅僅我們的員工是這樣,我們的企業家是這樣,我們的社會也是這樣。一個企業家在台上風光的時候,我們就隻看到他的輝煌,我們不惜用很大的篇幅去贊揚他,去歌頌他,給他很大的名譽。可當企業家出了問題,所有的報道都會轉向說這個人是多麽多麽的壞,怎麽怎麽的有問題。
    我們想過沒有?難道這個企業家,這個企業是一天變壞的嗎?不是,顯然是在他成功的時候,顯然在他輝煌的時候他已經在做很多很多的壞事了。但是我們的社會輿論是一個什麽樣的态度呢?隻要他有一個光環我們就歌頌他,一旦他失敗了我們就貶低他。這個背後是什麽道理?這是典型的黑白不分。我們有沒有一個尺寸?我們有沒有一個不被利益沖突而改變我們原則的标準支撐我們?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會知道要分清楚黑白其實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代價的意思是什麽?代價的意思是說如果你不敢因爲原則去幹掉那些表面上很能幹,不敢幹掉那些爲你企業做出過大業績,但是卻在摧毀企業的原則與标準的人,實際上,你就在打擊那些真正願意爲企業的未來犧牲的員工。
    所以,不要過分相信形式上的信誓旦旦,也不要過分相信說出來的忠心耿耿。在商業上沒有永恒的友情,隻有永恒的利益。沒有利益沖突的時候是沒有原則可言的,隻有在利益沖突的時候才會有原則,什麽是黑的,什麽是白的,才會一清二楚。

從這個利益角度上講,中國很多的公司是沒有文化的。什麽是文化?老總在的時候,與老總不在的時候,黑和白都是一樣的,人們的行爲隻與文化有關,與權力無關,這就是文化。如果你的企業做到了這一點,就是一家有文化的公司,否則就是一家沒有文化的公司。
    中國公司沒有文化不可恥,可恥的是我們不緻力于建立一種文化,建立一種黑白分明的文化,建立一種讓員工進入公司的第一天就清楚地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什麽是鼓勵的,什麽是要被堅決打擊的文化。

 

黑白分明的公司需要總經理第一推動
    我詳細研究過IBM九十多年的發展曆程,爲什麽IBM是如此強大?我在這裏推薦吉姆·柯林斯(《基業長青》、《從優秀到卓越》的作者)對IBM的一段評價:
   “IBM的創始人沃森給自己定下的任務,是不但要使其事業步入正軌,而且還要創建一個偉大的公司,它的成功,以及它的價值觀将使該公司成爲一種典範。沃森對待‘企業文化’這個概念的做法,與美利堅合衆國的開國者們,對待‘資本主義民主’這個概念的做法如出一轍——他創造它的現代化模式并在實踐中證實它能運行。”
    這樣的評語,在中國,有哪家企業有資格承受?而類似的公司之道,你卻可以很容易在寶潔,在惠普,在可口可樂、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等這批世界級公司中,不同程度地看到——隻是表現形式有可能不同,但絕對沒有本質内涵的不同。
    這種對比留給我們的含義是十分深刻的。當沃森1952年退下的時候,他留給兒子小沃森什麽?他留下來的不僅是一家公司,一個總裁位置,更多的是IBM獨具特色的價值觀和管理理念。這些價值觀和管理理念,今天被稱爲IBM之道,在IBM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
    IBM宣稱,一切均可改變,IBM之道絕不會變。
    這就是真正的領導者。誰有能力創造一種文化,一種能夠支撐一家公司曆經九十年而不改初衷的文化,這樣的人就可以稱之爲偉大的企業家。這樣偉大的企業所創立的公司就可以稱之爲偉大的公司。在這樣的企業,在一個偉大公司工作的員工,他們存在的意義不僅是爲了賺錢,更在于他們對自己存在價值的判定,以及對于這個社會應當貢獻的價值。
    在這樣的坐标系下看中國企業,我們更能懂得自己的位置,也才不會“以成敗論英雄”,也才會真正懂得什麽叫成功。就象中國并沒有真正的富人一樣,真正的富人是一個曆史概念,是一種規律與文化下的産物,中國有的隻是暴發戶,是有錢人。同樣,中國隻有偉大的企業家,中國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偉大企業。道理很簡單,目前活躍在台上的這批優秀企業家,不管是張瑞敏還是柳傳志,不管是李東生還是任正非,他們哪一個象IBM的沃森一樣創造,或是緻力于創造一個可以持續百年的文化?
    當然,我們不能苛求他們。這一代企業家,是在“市場”與“計劃”雙軌制下打拼出來的,在這種“謀略性的環境”中,他們能夠将海爾、聯想帶到今天,的确偉大,但上帝是公平的,沒有一種可以持續百年的文化,他們留下來的就隻能是一份江山與無數不可複制的“謀略”。
    所以,隻要他們在位,這些企業的持續就充滿了無窮的變數。就像我們在猜疑古巴,朝鮮等等那些“強人統治的國家”一樣,我們總在想,這個國家在目前領導人之後會是怎麽樣?
    有什麽樣的上司,就有什麽樣的文化。大部分偉大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都是其創始人的核心價值觀,因此在這一點上面,文化意義上的創始人才能決定一個企業的持續。反過來講,這也對老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你沒有IBM沃森這樣對持續基因的“偏執”,怎麽可能有大家對你信以爲真?
    這就是黑白分明,總經理倡導什麽,企業的方向就是什麽,總經理信奉什麽,企業的信念就是什麽,這之間沒有什麽轉換。沒有堅定的價值觀和行爲準則,就沒有黑白分明的企業文化。就會讓員工在方向上迷失,在行爲上沒有标準。
    中國公司老總們,習慣了對企業文化的不屑一顧,在拼命追求企業利潤的今天,企業文化退卻成爲可有可無的東西,這是很悲哀的事情。很多企業家隻關心一些馬上見效的措施手段,隻在意一些馬上有用的建議方案。我想提醒這些企業家的是,所有有用的措施方案不是最終目的,隻有堅持原則,形成文化,才是最終目的,這樣你的企業才有持續的基礎,才有了持續突破的可能。